民国十八年《总理诞辰纪念专号》

□姜晓铭


   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,也是最先开展集报活动的国家。明末著名学者黄宗羲、王元美等人也专门收集过报纸,目的是进行文学创作。《红楼梦》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收藏了不少明末报纸。民国大收藏家冯翰飞,自清光绪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,收藏了数量可观的老报纸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方汉奇教授是当代著名的集报家,他走上新闻史研究之路是从集报开始的。方汉奇先生利用集报著有《报刊史话》、《中国近代报刊史》、《报史与报人》等专著。  

    上世纪80年代初,我因为写稿发表的文章多了,手中保存的样报也多了,自然地爱上集报并参与到当代集报活动中。集报和其他收藏品一样,也应遵循“物以稀为贵”的原则,首先应选择早期的有纪念意义或有重大事件的报纸、试刊号、创刊号、特刊号、终刊号、专号。还有号外报,号外由于所记录的都是国内外重大、突发事件,出版时间大多没有预见性,出版量甚小,收藏机会稍纵即逝。因此,收藏难度较大,真正存世的不多。通常来讲,存世量越少、时间越久远的报纸价格越高,研究价值也就越大。由从门外徘徊而渐入佳境,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集藏之路——把握机会和缘分。

    我收藏的一份民国十八年兴化出版的《总理诞辰纪念专号》就是3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获得的。《总理诞辰纪念专号》(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即1929年11月12日),兴化县民众教育馆《民众周报》附编,兴化县民众教育馆编辑。

    这张为纪念孙中山诞辰64周年而发行的兴化《民众周报》报纸专号。四开两版,套红石印。在正上方标注着报纸发行时间为中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(即公元1929年11月12日)。右上角报头用大号繁体字写着《总理诞辰纪念专号》。报头左侧写着“兴化县民众教育馆民众周报附编”,是兴化《民众周报》编辑出版发行的。报头下方印着盐城光华印务局代印的字样。凭借多年的集报经验,这是份较为珍贵的地方史料,而且是一份民国时期兴化《民众周报》专门发行的号外。关于号外,《辞海》对其解释是:“定期出版的报刊,在前一期已出版,下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,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,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而临时编印的报刊,因不列入原有的编号,故名。”得到这份满是灰尘的报纸,我回家先是将其铺展在宣纸上,然后用毛笔蘸清水轻轻地清洗,一遍一遍地洗刷掉灰尘使其露出本来面目,反复研读,查找相关资料。

    《总理诞辰纪念专号》整张报纸记载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,一版有“总理革命史略”等以及当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情况;二版有“总理诞辰纪念颂词”、总理轶事“医术活人”,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。这份报纸距今近90年了,纸质已发脆,我用塑料袋平整地封装起来。得暇我常翻读上面的文章,查询相关的资料,想从中了解更多《民众周报》编辑出版的信息。收藏就是过滤、发现、研究,所谓的鉴赏力或者“眼力”,是在各类因素之下,不断地、相辅相成地促成的。

    多年寻找《民众周报》未果,与此相关的资料也少见,读2015年4月11日《泰州日报》许建清先生“许玉书与兴化民众社会教育”一文中:“1925年,兴化根据省公署通令开始筹建通俗教育馆。1926年,城区原开办的讲演所、图书馆、体育馆分别并入通俗教育馆。入秋,教育局委任张维一为通俗教育馆馆长。1928年,教育局改委任许炳麟(字玉书)为馆长。派往无锡常州等处参观,以资改进。第二年,又改为民众教育馆。《中国地方志集成》卷48记载了民众教育馆内设机构由原来的三部扩充为九部,社会教育机构内容:民众教育馆现分总务、阅览、教学、讲演、生计、出版、游艺、陈列、健康共九部。根据《民国教育统计资料汇编》载:兴化民众教育馆下设实验学校一所、专设民校4所、附设民校36所。当年兴化全民接受教育之盛况可见一斑。”从中了解到一些关于兴化民众教育馆的信息,但有关《民众周报》的信息俱无。

    (撰此小文,因手中资料缺乏,仅作报纸收藏资料展示,祈望方家能够提供更多的兴化《民众周报》的编辑出版信息,以期更加丰富兴化民国期间的报纸出版资料。)


  • {create_time}{mdn}

    {comment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