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把病人当自己的亲人对待”

□本报记者 朱 莲 特约通讯员 姜洪义


    “汪医生,谢谢你救了我一命。”3月9 日上午,记者来到沙沟中心卫生院时,一名刚刚康复的患者将写有“医术精湛,医德高尚”的锦旗,赠送给医生汪林,并和住院期间一直悉心照顾他的护士凌秀英一起合了影。

    徐大双是沙沟镇沙北村人,常年在苏州做生意。他告诉记者,从今年2月份开始,总是感觉后背疼痛,夜里经常疼得难以入睡。去医院做了检查后,被医生诊断患有后背痈疾病,由于他患有糖尿病,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,先前就诊的医院婉言回绝了他。“当时脑子一下子就懵了,后经亲戚提醒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回到老家找医生治病。”徐大双回忆说,2月14日上午11点左右,他遇到了坐诊医生汪林。汪大夫一边细致询问他的病情,一边为他做血常规和血糖检查,在得知他的血白细胞基数、血糖指标较高后,依然答应为他做手术。

    2001年,毕业于原南京铁道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汪林,放弃了苏州一家医院的就职机会,选择回到家乡。“当时想得很简单,既能照顾家庭,也能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”在得知沙沟镇公开招聘医生的消息后,汪林毫不犹豫地报了名,并顺利通过面试进入沙沟中心卫生院工作。目前,他任医教科主任、院长助理一职。在汪林看来,行医问诊,开方吃药,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,只有自己懂得多,才能避免医疗事故。他坚信,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经验,才能把医生这个职业做好,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。

    作为一名医生,医术与医德并重。“当医生就是治病救人”“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”,这是乡村医生汪林坚守的行医理念。朴实的言语背后,是他勇于承担治病救人责任的体现。汪林说,考虑到患者病情不能再耽搁,如果再延迟两天做手术,脓肿部位的脓液会往更大、更深范围渗透。由于患者是糖尿病人,抵抗力相对较差,为了避免脓液突破胸膜腔造成全身性感染乃至危及生命,他选择与患者共同承担手术风险。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后,他和医院其他医生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,并于2月14日下午2点为患者实施了手术。由于患者病情相对复杂,手术整整做了2个小时,患者的血糖也被控制在正常范围内。

    徐大双说,在汪林医生的精心治疗下,病情很快就得到了缓解。这面锦旗,除了感谢医生的救命之恩外,也是为了向他的崇高医德致敬。原来,在手术前,徐大双趁着检查的间隙将一个红包硬塞给汪大夫,没想到却被汪大夫严厉教育了一通。汪林说,与红包相比,病人的早日康复才是最重要的。面对赞誉和锦旗,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,锦旗上患者写下的朴素话语将是他服务患者的不竭动力。“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,才是和谐社会医患关系的主旋律。”汪林说。

    在与徐大双交谈中,他还要感谢护士凌秀英。由于妻子需要留在苏州打理生意,照顾他的重担落在了年迈的父亲身上。“像他这样病情相对复杂的患者,身边没有专人陪护的情况下,我们护理人员会经常去他们病床边观察巡视,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凌秀英说道。

    “像汪林、凌秀英这样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,无论是在诊疗过程中,还是在日常护理时,他们为每位患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。”沙沟中心卫生院院长赵森告诉记者,近几年来,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方面,通过强化卫生行风建设,采用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,广泛征求行风监督员及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,杜绝红包收受、药品回扣等现象发生,不断规范和整改医疗行为,致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。

  • {create_time}{mdn}

    {comment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