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圩:穷镇办出“富”教育
今年55名学生中考9人考取兴中公费
本报讯(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殷银根 翟梦婷)连日来,下圩镇中心校对秋学期拟升入一年级及七年级的新生家庭走访统计,其预报名数、入学数分别是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六年级学生数的百分之百。预报名显示,中心校没有一个生源外流。
下圩学生不外流,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教学质量高。今年中考,该镇中心校55名初三学生,中考均分540分,名列全市前列,居农村乡镇第一。其中39人超过普高分数线,9人被兴化中学公费生录取,8人被楚水高中公费生录取,兴中及普通高中入学率为全市第一。本学期末,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初一、初二教学质量测试,该校初一、初二学生的整体成绩喜人。小学年级测试成绩,又成为学区的佼佼者。自2013年始,该中心校连续4年被市教育局评为“综合先进单位”,去年还被授予“泰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“孩子在本镇读书,不仅成绩没输给城里学生,还省了进城择校的一大笔开销。”九年级毕业生赵亮的爷爷赵友书说,孩子在城里读书,每年费用最少1万多元,如果再算上陪读家长的误工费,那费用很高。赵亮在本镇上完初中,与进城上学的孩子相比,能省一大笔钱。
赵亮是留守学生,中考成绩660分,被兴化中学公费录取。赵友书告诉记者,赵亮的父母因经营不善,自赵亮一年级起就负债在外打工,他本人也罹患肠癌,如果不是下圩学校,孙儿连学也上不起,更谈不上考上兴化中学。赵亮就是他们家的希望啊。
赵亮上小学期间,小学老师朱爱春便担任他的“教师妈妈”,给他以关爱,学校也给他以关怀。进入初中年级,班主任老师薛宝珍又接力担任他的“教师爸爸”,给以严父般的爱,鼓励和激发他奋发学习、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,使他升入初中后成绩从中等偏上提升到尖子生。
包括赵亮,考取兴化中学公费生的9名学生,除一名学生父母是教师,其余学生父母都是农民,其中6名是留守学生。学生周涛、房杰还进入兴化中学英才班。
教师子女不外流,是提振教和学的主要因素。近几年,该镇68名在职在岗教师,没有一名教师子女进城上学,都是在镇中心校读完小学、初中。这不仅增强了教师“教”的责任,也增强了学生家长把子女留在本镇学校“学”的信心。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,凡教师都可选择执教自己子女所在的班级,并在学生分班时,将教师子女均匀搭配到各班,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。
下圩镇地处偏僻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,全镇农民收入大多来自螃蟹养殖和外出务工,其中外出务工占大多数。“靠打工的学生家长,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上学,既要租房还要陪读。按规定学区里还得有私房,很不现实。他们把孩子像押宝一样,押在我们手里,如果我们教不好,不能把他们输送到高中学校就读,我们就误人子弟了。”7年前,兴化乡镇九年一贯制变轨,吉兰军担任下圩中心校校长,每次开会,他都这样警醒自己和他的同事,使学校逐渐形成了“教师勤教、学生勤学,管理务实、做人踏实”的校园“勤、实”文化。
除此,学校还出台评先评优、绩效考核等教学管理细则,以分量化,校长和普通教工人人平等。除校长外,学校中层干部都担任主课,并且教科业绩领先。以初中为例,该校今年一模、二模4门学科5人次,在全市中考分析会上作经验交流。5名作经验交流的老师有3人是中层干部,其他2人是教学骨干。
学校探索出“分层教学、分层测试、分层引导”的教学管理方法,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、成长。吉兰军解释:分层不是分班,课堂上关注后进生,对基础知识普讲,课后培优。分层测试主要针对初三年级,设立诚信试场和开卷试场。诚信试场,成绩优良的学生自主测试、独立完成,没有老师监考;开卷试场,基础差的学生可自主答题、可翻书解题、可现场寻问老师,“监考”老师负责试场指导,有助于提升后进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。分层引导,按照各星级高中和职校要求,对初三学生实行目标管理,让每个学生有升级的机会。成绩差的学生,培养他们向“技术蓝领”方向发展,引导鼓励他们就读职校,学校负责选择较好的专业。在该校大门前,记者看到兴化职校张贴的大红喜报,喜报名单里有2名来自该校的学生今年分别考取本科职大。今年下圩镇中心幼儿园还吸纳了该校输送到兴化职校5年大专幼师专业的两名女生来园执教。“她们同时可参加幼师编制考试,只要她们认真教学和钻研,总会考取编制的。”吉兰军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