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奶哼
□罗有高
夏令时节正是时令瓜果丰美的时候,多吃点瓜果好,消暑败毒,补充能量。如今的人太有口福了,西瓜、水蜜桃嫌糖分多,黄瓜、哈密瓜吃腻味了。我去菜市场淘淘,看看有啥奇珍异果。
瓜香果味,飘满一街,红红绿绿,美不胜收。也只见香瓜、水瓜、烧瓜,桃子、西红柿什么的。正怏怏出门,转身看见门口的一个小摊子上一种“瓜”:比香瓜小一点扁一点,皮色表青中带黄,黄中乏白,如蛤蟆似的白里有条纹,散落着芝麻绿豆般大小的斑点......
“奶奶哼!”哦,久违的奶奶哼,我像发现了“新大陆”,一种香甜而绵软的感觉油然生津。
“奶奶哼”应该是香瓜中一个独特优良的品种。在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随处可见,不算稀罕。喝着露水,吸着清风,吃着地气长出来的尤物,瓜结蒂的时候就是天生老相,皱皱巴巴的样子,天然纯朴,土气十足。
邑人汪曾祺在《故里三陈》中说:奶奶哼,一种很“面”的香瓜。这种瓜熟透后肉质像香蕉一样绵绵的,又香又软,不甚甜,而极“面“,连瘪了嘴没了牙的老奶奶入口后细细地磨咽,喳巴喳巴的,叽叽唧唧,吃得陶醉,止不住地哼哼呀呀……大概此瓜就以老奶奶的哼声为“乳名”吧,虽叫这名字古怪,不登大雅之堂,却贴切形象,吊人胃口。
母亲讲,“奶奶哼”其实是有故事的:从前,有一年夏天,生病的老婆婆想吃香瓜,可是,人老牙齿不整,咬不动香瓜,急得上气不接下气,哼呀哼个不停。
孝顺的媳妇,选遍了瓜地里的香瓜,都是挺硬的,怎么办呢?急得抱着香瓜哭了起来。这时,有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对她说:“滴满你眼泪的那个瓜,是你婆婆能吃得动的香瓜。” 媳妇一高兴,看看面前滴满了眼泪的那个瓜,咦!眼泪在瓜皮上渐渐变成斑斑点点的花纹。
摸摸爽快,闻闻喷香,洗净,切破,瓤肉分开,黄色的瓜瓤分外香甜。老婆婆嚼嚼糯面,吃吃鲜甜,嘴一抿一口瓜就下肚了。她想吃这种瓜急得哼,吃到这种瓜乐得哼,吃快了噎得哼,哼一声咬一口,咬一口哼一声,笑得合不拢嘴……那神情,好似老牛回味无穷的反刍,更犹如舔舐着儿孙孝顺的甜蜜,一口气把那个大香瓜吃了,病也好了。
奶奶哼、哼、哼,于是,就有了“奶奶哼”香瓜,瓜皮上的花斑就是孝顺媳妇的眼泪变的,缘由奇趣。
是啊,曾经在收获的季节,清风是香的,乡音是甜的。“奶奶哼”,哼熟了乡人对生活无限憧憬的美梦。仅有的三只“奶奶哼”全被我“倒篮子”了。
老的、少的,一圈子人在我家天井里吃起“奶奶哼”,在这个炎热夜晚,真是别有一番怀旧的滋味。淡淡的香气,若有若无;软泥的瓜肉,与众不同:绵绵的甜,羞涩含蓄。儿子夸张地“哼”地来,一院子欢快的“哼”声,境界曼妙。
“种子要吐到盆子里。”我不忘招呼大家。我要把种子淘洗后用草木灰拌合,做成饼状粘在墙上,风干后,留着明年做瓜种,延续“奶奶哼”的那番软绵绵的宁静致远的味道,不再怅然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