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吊桶
□陈明干
罱泥人站在农船上,用戽锨将船舱中的河泥源源不断地戽向河坎上的蓄泥塘。岸上的两个女人,双手拉着绳索,身子一俯一仰地打着吊桶,将蓄泥塘里乌黑的河泥翻进沟槽,流进田头的草泥塘。此“打”非“敲打”,乃操纵吊桶之意。
木制的吊桶,比乡民拎水的亮子(兴化方言意“水桶”)大。呈锥形,口大底小,桶口边和桶底边分别对应镶嵌着四个小铁环,而且上下环对齐。用四根各两米左右长的塑料绳,每根绳的一端系在一个吊桶环上,另一端扣着一个小木块,供打吊桶的人抓握。
男人们罱泥的罱泥、拿泥船的拿泥船去了。打吊桶的,都是女人,有二十岁左右的姑娘,有三四十岁的妇女。
打一只吊桶,需要两个女人。蓄泥塘位于河坎边,两个女人面对面,分别站在蓄泥塘上方两侧的圩堤上。每个人的左右手里,各抓握着一根系着绳子的小木块。两个人拉着绳,抬着吊桶,然后俯下身,同时将系着桶底的绳子拉紧、系着桶口的绳子放松,这样,圆圆的桶口便会栽进蓄泥塘的淤泥里。紧接着,两人同时将桶口的绳子上拉、桶底绳子放松,这样,吊桶里便吞进了河泥。随即,两个人仰着身,一齐用力拉绳,将重重的吊桶稳稳地抬起,借助吊桶向上的惯性,将河泥倾倒在堤岸上的沟槽里。
打吊桶特别讲究两个人的配合。配合默契,这吊桶就像被艺人操纵的木偶,一上一下,一吞一吐,让人看起来是那么的轻松自然。只要有一方不用力,这浑身泥污的吊桶,就像一头笨重的死猪,怎么也拉不上来。打吊桶过程中,自己拉绳的左右手也要协调好,做到左手放绳要立即放绳,右手收绳要迅速收绳。
打吊桶还需配合罱泥的。罱泥船天刚亮就出发了,待两个女人跑到圩田时,蓄泥塘里淤泥快戽满了,两个女人赶紧打起吊桶;中午,罱泥人回去吃午饭,女人须将蓄泥塘里的淤泥吊尽,便于罱泥人饭后戽泥;天色渐晚,圩堤上还晃动着打吊桶女人的身影。第二天一早,男人还要戽泥呢。
女人打吊桶,并不轻松。打吊桶,靠的是自己原地不动地站在那儿,身子机械性地一俯一仰。一天下来,哪能不腰酸腿疼?打吊桶时,泥船上的人接连不断地向上戽泥,那蹦蹦跳跳的泥点飞溅在女人身上和脸上,很快,裤管就湿漉漉的了;冬天打吊桶,脚下要垫上穰草暖脚。打了一阵吊桶,浑身热气腾腾;休息一下,浑身又觉得发冷。尽管穿着棉袄棉裤,头上裹着方巾,但刺骨的寒风会将女人的脸颊冻成酱紫色;会将双手吹出裂痕,渗出血丝,没几天便肿得像个紫萝卜。
每天有好多条农船罱泥,所以每天也有好多个女人打吊桶。那么,一只吊桶两个女人一天打掉多少船河泥呢?按当时的生产管理规则,一只吊桶负责5条罱泥船吊泥,每条农船每天罱4船河泥,这样共20船,每船以3吨计算,两个女人一天要有12万斤的河泥从手上经过。真不容易!